二里头

三千年前的“文化追星”:二里头如何让四方追慕?

三千多年前,二里头文化像一颗耀眼的星辰,在华夏大地上冉冉升起,吸引了四面八方的目光。它的影响力辐射极广,从长城以北到黄河两岸,从长江中下游一直延伸到遥远的三星堆,处处都能寻到它的踪迹。更特别的是,这种影响从不是靠武力强加,而是各地主动向它看齐,就像粉丝追逐偶像

追星 三星堆 二里头 礼器 铜牌饰 2025-08-27 12:12  3

“看·见殷商”火热展出 名家对谈从殷商看早期中国的大变局

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主办“中华文明起源”系列特展第二展“看·见殷商”正在火热展出中。为深入解读殷商文明的历史内涵,8月23日,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联合正阳书局、野望BOOK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特邀历史学者李硕与考古学家许宏,围绕“从殷商看早期中国的大变局”这一主题,开

殷商 对谈 二里头 李硕 许宏 2025-08-27 08:43  2

《翦商》作者对话二里头考古学家,从殷商看早期中国的大变局

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主办的“中华文明起源”系列特展第二展“看·见殷商”正在展出中。为深入解读殷商文明的历史内涵,近日,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联合正阳书局、野望BOOK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特邀著名历史学者李硕与考古学家许宏,围绕“从殷商看早期中国的大变局”这一主题,开展

殷商 二里头 李硕 许宏 翦商 2025-08-26 15:44  3

二里头遗址是夏都吗?新发现或将改写中华文明史

洛阳盆地东部,伊洛河故道北岸,偃师二里头村的麦田下埋着东亚最早的“紫禁城”。3800年前,这里矗立着300万平方米的庞大都邑——夯土宫室森严列阵,20米宽“四车道”主干道切割出九宫格布局。考古人挖出惊世绿松石龙:2000余片指甲盖大小的矿石拼成蛇形身躯,蒜头鼻

夏都 二里头 二里头遗址 中华文明史 西吴 2025-06-25 19:46  6

从二里头陶器看中华文明的曙光

在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长河中,陶器是最早出现、最为常见的人造器物。在泥与火的艺术中,陶器一路承载着人类的生活记忆,不仅是古人日常生活的见证,更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探索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物质载体。在中原大地的二里头遗址,我们不仅能看到宫殿大道、青铜铸范,更能从

曙光 中华文明 二里头 陶器 二里头陶器 2025-06-20 15:57  8

科技赋能考古⑦解锁二里头青铜技术秘籍,构建“礼乐中国”增添重要实证

二里头遗址,位于洛阳市偃师区,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重要的古文化遗址之一。遗址被认为是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址,被誉“华夏第一王都”。出土的青铜爵是目前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,绿松石龙形器更是闻名天下,被誉“华夏第一龙”。二里头文化距今约3800-3500年。

秘籍 考古 青铜 二里头 礼乐 2025-06-09 22:52  9

从仰韶到二里头——中原地区的早期文明化进程

面对中国文明起源的讨论,张海老师认为我们要秉持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的态度。回看学术史,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打破教条的第一人便是苏秉琦先生,在苏先生《中国文明起源新探》中开篇明义的提出要反对两个怪圈——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大一统历史观。无论苏秉琦先生在区系类型基础上提

仰韶 二里头 早期文明化 文明化进程 中原地区 2025-06-08 15:35  10

考古视野下的二里头文化韧性、社会转型与社会崩溃

二里头文化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点之一,以往研究多围绕该考古学文化与传世文献记载中的“夏文化”的关系进行缀合,而忽略了从考古学本位出发,对二里头文化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,尤其是对二里头社会的衰落与崩溃的探讨付诸阙如。依据二里头文化以及同时期其他遗址的考古发

社会 考古 二里头 二里头遗址 社会转型 2025-06-07 15:59  12

世俗化:二里头早期国家管理重要特征

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:二里头都城建制规划严整,具有九宫格式的功能布局和完备的城市道路系统;城内居民无论在文化背景、生活习俗、饮食传统还是遗传基因方面均具有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;小型家族墓地的“居葬合一”特征,表明他们具有不同的职业分工,且社会分化出现在家族内部;墓

龙山 二里头 清凉寺 世俗化 二里头早期 2025-06-04 10:33  11